复旦MBA国际派 | 来到上海,收获超乎意料的大满足

2022年04月09日

当全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国际村,今天的中国也正在成为更多“国际友人”的梦想之地。在复旦MBA,“国际派”的同学们带着不同的文化与成长背景融入“本土”课堂。他们在这里碰撞交流,也在这里蜕变成长,为逐梦积蓄能量。

这一路“单向奔赴”,他们有怎样的故事?为什么选择了上海、又为什么是“复旦MBA”?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里话”,期待他们书写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马赛是一枚土生土长的秘鲁人,他对中国的全部了解都来自一档名叫“汉语桥”的电视节目。这本来是一档中文比赛节目,但却让他迷上了日新月异的现代中国。

 

内心戏 • 惊叹

谁再说中国发展不好我第一个不同意!坐高铁不香吗?拆快递不香吗?中国的交通真是太方便了,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我觉得交通方便是中国快速发展的核心基础,要不然物流、网购怎么会这么发达?

2015年,马赛从秘鲁国立农业大学毕业,成了全球最大的蓝莓企业Hortifruit集团的一名新员工。彼时,Hortifruit正在准备启动中国项目,天时地利人和之下,马赛决定到中国发展。

2017年,马赛通过“汉语桥”来到河北师范大学学习了一年中文,之后便来到Hortifruit中国项目云南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负责一万亩蓝莓的生产和管理工作。

是的,你没看错:蓝莓,还是一万亩!

内心戏 • 决心

“为什么还有人认为农业就该农民干?从事农业让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毕竟这是关系到无数人饭碗的产业。我相信自己能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片天,把课堂上学到的成本管理、人事管理、系统化管理等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让更多人看到农业发展的前景。”

你能想到吗?踌躇满志的马赛,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些“小尴尬”。要知道,秘鲁是一个热情奔放的国家,秘鲁人同样也热情奔放。可是在中国,每当马赛想要友好地拥抱对方时,对方总显得手足无措。在意识到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化差异”后,马赛开始慢慢学习并且习惯东方式的内敛,说话、做事也更加讲究方法。

工作几年后,马赛感觉到强烈的提升需求。他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好像爬楼梯,我已经爬到了顶层,但我仍想向上爬,那就得需要更多的工具。对农业来说,这些工具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还是高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要想参与战略层面的决策,就要依靠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马赛想到了读MBA,并且一眼相中了在世界排名里表现优秀的复旦MBA。

内心戏 • 惊喜

本来以为中文不够好的我,学习起来可能会遇到麻烦。没想到复旦MBA的老师和同学们英文都好棒,我们交流完全无障碍。同学们还常常跟我分享上海和中国的发展情况,让我对中国的商业文化越来越熟悉。而且项目的课程也超实用,最近在上的会计课,就让我从财务报表中读出了更多关键信息,还可以在讨论会上用数据佐证我的想法了,先让我得意一会儿,后续估计会有更多惊喜!

 “看好中国”,这应该是复旦MBA“国际派”同学们的共同心声。他们敢想、敢梦、敢突破,他们将新征途的起点放到了复旦MBA,正在由此迎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那么,比起“国际派”,复旦MBA“海归派”的内心又会上演什么好戏呢?敬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哦!

 

学生故事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