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时,教室与生产线接力 | 复旦MBA科创青干营首个整合实践活动日

2022年11月01日

 

早晨9点到学院,晚上9点离开
 
上午学习,下午参访,夜间读书分享
 
从杨浦到嘉定,往返80公里路程
 
吸收行业新知,聆听前沿思考
 
12小时的快节奏,身体和思想都在路上
 
这是复旦MBA科创青干营的首次整合实践活动
 
 
        针对有志于投身科创事业的复旦MBA学生,复旦管院特别开设“复旦MBA科创青干营”,将科创管理教育与MBA培养体系深度融合。在MBA核心课基础上,学院为学生定制了原创、系统和注重实战的科创课程,并通过科创企业参访、科创先锋论坛、科创读书会等一系列整合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把握科创趋势、确立管理战略、应对实战难题,支持学生实现管理和科创双赋能。
 
 
       10月28日是首期科创青干营同学们的第一个整合实践活动日。复旦管院陆雄文院长亲自带领同学们参访企业,郑明副院长、复旦MBA项目主任冯天俊教授,科创青干营的学术导师钱世政教授、李绪红教授、金立印教授、卢向华教授、罗妍教授、孙金云副教授等也参与到整合实践活动的各环节中。
 
一、到研发生产第一线,直观体验,拓宽视野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是复旦MBA科创青干营企业参访课程的第一站。同学们对首次深入科创企业一线的实践课程报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大家在参观了国内首条8英寸研发中试线后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增加了学习深度和直观体验。”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简称“上海工研院”)是2013年由上海市科委、嘉定区和中科院微系统所共同发起成立的上海市第一家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它的工艺研发平台以“超越摩尔”8寸研发中试线为基础。8寸线近5000平方米的洁净室,可以全面开展表面硅、体硅、3D 微纳加工技术以及新工艺、新器件、新系统的研发和量产。
 
       参观之后,李达同学说自己深刻感受到了目前国内高科技硬件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匡芳静同学也表示,这有助于她打破认知壁垒,了解国家的战略和发展方向。曾嵩同学则对第一次真正踏入芯片生产一线感到非常兴奋,表示自己对科创企业的认知有了进一步提升,“以后无论是继续从事服务科创企业的工作,还是直接投身科创企业,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都将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体验。”
 
     上海工研院及其所投科创企业将成为复旦MBA科创青干营实习基地,帮助同学们切实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实际管理及发展中。

二、打造科创生态圈,校企合作,培养科创管理人才

     复旦MBA科创青干营学生企业参访的当天,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和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总经理秦曦校友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于2020年启动科创战略,率先提出“无科创,无未来”与“管理赋能科创”的理念,深度探索科创企业管理之道,培育面向科创时代的管理人才。与此同时,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也日渐壮大,对更好培育与促进技术产品创新,提升核心团队管理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
 
       秉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原则,经复旦管院校友、上海工研院总经理秦曦提议,复旦管院与上海工研院决定签署此次战略合作协议,从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科创管理理论研究等层面进行深度紧密合作,为科创管理理论创新研究提供第一手企业实践案例素材,双方将携手打造科创生态圈,共同助力中国科创事业发展。
 
         签约仪式上,复旦管院陆雄文院长在总结发言时强调,管理可以赋能科创,管理使得资本和技术的对接更有效率。掌握科技的人要学习管理知识,加之匹配的战略选择,方能真正有所产出。所有的竞争背后都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只有将管理与科创真正结合起来,国家才有未来。
 
 
        作为合作伙伴,上海工研院总经理秦曦校友分享了“新微模式”科技成果转化及其投资建设的工研院的发展历史、当前成果。他表示,新微不仅要聚焦世界前沿,驱动自主科研力量,还要协同多元融合,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更要转化成果价值,最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希望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与复旦管院合作培养科创企业家,“把技术和人才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培育出行业龙头企业。”
 
       科创青干营的同学们见证了签约仪式,复旦管院和上海工研院对人才培养的共识让同学们非常振奋。更让大家惊喜的是,签约之后还有一场精彩的对话。
 
        在复旦管院钱世政教授的主持下,复旦管院孙金云副教授、上海工研院总经理秦曦校友、齐感科技首席执行官董伯明,从战略、实践等方面,畅谈了各自对中国科创企业发展的看法。精彩之处,掌声不断。

         秦曦校友表示,中国目前不缺资金、市场和人才,且在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新能源、网联汽车等方面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应用都走在全世界前列。他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中国的科创企业定能闯出一片天空。

       孙金云副教授从战略视角进行了分析,认为国产科创企业需要发挥优势,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在其领域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和谈判能力,产业的崛起就有机会实现。
 
      董伯明则认为,中国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即使一时遭遇风浪,只要挺过逆境,未来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三、“拖堂”的必修课,和脑力激荡的科创读书会
      10月28日上午,同学们早早来到教室,参加复旦科创先锋论坛。这是复旦MBA科创青干营整合实践活动之一,也是一门必修课。本次课程围绕“小芯片 大智慧”展开,由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闵昊主讲,之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王安宇副教授和闵昊教授进行对谈。
 
     
      从现代科技到科创公司管理,了解技术发展及商业应用的现状和趋势,探讨物联网解决方案如何降本增效,同学们意犹未尽。“我有两个问题请教老师……”“老师,我有三个问题希望得到解答……”论坛计划11:30结束,但同学们争相提问,“拖堂”在所难免。在随后赶赴上海工研院的大巴上,同学们一边用汉堡简餐,一边仍在热烈讨论。
 
       18:30,从嘉定回到国顺路院区,匆匆用过晚餐,同学们又在19:00开始了晚间的“科创读书会”。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与装备”三大赛道分组,本次大家分别阅读的是《人机平台——商业未来行动路线图》《基因传》和《创新的起源》。
 
       每个赛道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和分享。理清书本脉络、加入行业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践分享所得、选取重点篇章深入学习……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自己的读书心得。
 
          时而笔记、时而探讨,读书的过程也是对某个知识领域重建理解的过程。读书会之前,每个小组学员都需要完成不少于1500字的阅读报告。学院还给每个赛道的同学都配备了学术导师和导读团队。
 
         通过现场学术导师的分析、总结及相互之间的交流,同学们又生发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也体会到了读一本书,从“不知道”到“知道”,再到“不知道”的过程,这也将鞭策大家融会贯通,真正将书本中的理论付诸于实践。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