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城:攻坚“脑机”未来,突破转型瓶颈 | Hey!科创人·“青干”特辑

2023年12月27日

每一次技术浪潮都是创业者的良机,当科技创业者站上时代的浪尖,科创管理教育将成为他们弄潮的风帆。在复旦MBA科创青干营,同学们带着事业发展中的问题而来,在导师们的引领下求索答案,"科创就是不断尝试走不同的路径,找到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人物介绍:张城。2021级复旦MBA学生,复旦MBA科创青干营首期学员,上海诺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上海希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不到30岁,张城就已经“出道”创业。从贸易到硬科技,从医疗器械到脑机接口,创业路上,他一路探索,不断思考。

2021年,考取了复旦MBA,“希望能在管院的学习中找到答案和方向。”

2022年,入选首期复旦MBA科创青干营,也在这一年开拓了事业新方向。

2023年,带领团队在复旦管院主办的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上,凭借“手功能软体康复机器人”项目摘得大赛铜奖。

科创这条路,张城正越走越稳。

提升视野,突破转型瓶颈

“最初的想法是比较简单的,就是有一个要创业的概念,希望能成就一番事业,去实现个人价值。”张城的第一家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贸易,回忆起创业早期,他形容自己的创业过程“是比较典型的‘贸工技’路线”。

所谓“贸工技”模式,就是企业先从贸易业务起步,在实现一定原始积累、站稳脚跟后,再随着业务发展壮大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寻找新增长点的发展路径。

“2020年左右,公司开始向技术转向,通过自有资金支持研发,但受到疫情影响,推进速度比较慢。”陷入瓶颈期的张城在2021年考取了复旦MBA,希望能在管院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也为企业实现技术转型找到突破口。

“从入学开始,我就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社团。得知学院要举办科创青干营,当时真的特别兴奋!”张城说,“非常珍惜能在青干营学习的机会,也很高兴在这里结识了一群已经创业或者有志投身科创事业的小伙伴。”

青干营的学习安排结构严谨、日程密集,极具针对性的科创管理教学体系让张城几乎“手不释卷”。“科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青干营里都对我们进行了系统性培养,包括财务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机器学习课程等,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的短板。”张城感言,“让我知道应该去做什么,并且怎样做好。这对我来说不仅是巨大的启发,更是明晰的方向指引。”

“在企业的经营策略上,虽然我原本对做研发、做技术有所布局,但并没有放到特别核心的位置。”青干营为张城带来了战略视野上的巨大提升,“现在,创新技术研发已经是我们的核心战略,这样的调整也是参加青干营之后带来的新变化。”

具体到公司的运营管理,张城也将青干营所学运用到了实践中。以知识产权课程为例,曾经,张城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局限在有形专利上,“过去是为了保护而保护,青干营的系统性学习让我认识到,有形专利只是知识产权范畴里的很小一部分,无形专利保护和技术秘密管理同样非常重要,而以前一直被忽略了。”

“在青干营中学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能结合工作,从中提炼出需要改进的细节。”张城说,“有点像聚沙成塔的过程,不断学习,再不断提升,让公司的整体运营变得更有章法,更加稳固。”

连续创业,布局“脑机”未来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张城同时经营着四家公司。在早期发展科研医疗设备贸易的过程中,他接触到大量国内顶级实验室、医疗机构和高研院所,“由此产生做技术创新的想法,也组建起了自己的研发团队。”

目前,张城将企业的发展重心聚焦在脑机接口领域,包括电极设计、脑电采集、脑电解码、机器控制和医疗领域应用,在产业链结构上从四个方面进行布局。“神经系统的数字化诊疗,基于高密度脑电的溯源定位分析及神经调控,无创脑电经颅电神经调控技术,下一代智能化电生理技术在神经医学和神经科学的临床应用等,都是正在探索的研发方向,另外我们在意识障碍促醒领域也拥有多项专利技术。”

对于脑机接口领域的发展趋势,张城表示,脑机接口技术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没有国产替代,业内都在努力探索技术上的突破,以找到适应性的应用领域。“手功能康复机器人就是其中一项应用,可以通过脑控的机械手去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

中国每年因为脑卒中新增的肢体障碍人群超过300万。“由脑卒中引发偏瘫的患者,往往手部功能会严重受损,甚至平时想拿起杯子喝水都做不到,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张城介绍,手功能康复机器人可以在康复训练中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也可以长时间佩戴作为辅助工具。“手功能障碍患者是非常庞大的人群,我们希望能为改善他们的健康做点事。”

这份责任感也是张城在青干营学习中的重要收获。“此前,我一直缺少机会与科创同仁交流学习,而现在,随青干营参访了很多企业,看到了科创企业家身上的钻研精神和责任意识。”张城对此十分感慨,“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奋斗目标更有意义了。”

交出“青干人”的科创答卷

在复旦管院主办的2023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上,张城团队的“手功能软体康复机器人”项目获得了大赛铜奖。“这是一场时间跨度漫长的比赛,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过程中得到了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帮助我们不断打磨项目细节,从商业计划书到演讲,一路PK到决赛,收获巨大。”张城说,“这也是我向青干营老师们交出的一份学习答卷。”

展望产业前景,张城认为,医疗设备的发展趋势会走向家用化、小型化、智能化。而未来50年内,脑机接口都将是“大热”领域,拥有长期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

“例如我们做脑电信号的采集和解码,你的想法波动会引起脑电波的变化,其中可能会有‘特征性变化’,脑电解码就是要把这种特征性变化识别出来,再向机器发出指令。这方面还有很多技术难关需要攻破。”张城认为,未来脑机接口会出现一系列标准尺度。当前,生产线上的人机协作已经比较普遍,肢体功能障碍治疗也广为大家接受,但如何把控“人与机”的伦理边界,长期来看会是整个行业的巨大挑战。“原来人是通过手来控制机器,现在要通过脑电波来控制,重新确立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将极其重要。”

在创业之路的前方,还有很多难关在等待被攻克:如何沉淀技术形成核心壁垒,如何在国内外应用市场上双线推进……“不同的布局上有不同的卡点,更重要的是将全盘整合起来,这些都是我重点思考的。”

在张城眼中,科创企业家拥有的是一种“保守的”冒险精神。比起普通创业者,科创人的缜密思维会让他们更加冷静。创业并不是“一时脑热”的行为,而需要事先做好非常详细的分析和判断。“创业之前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并且为最坏的打算想好下一步解决方案。做任何决策部署之前,不仅要能看到成功的一面,也要预判到可能导致失败的点。”

“科创就是不断尝试走不同的路径,找到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孙金云老师曾在课堂上告诉同学们,“要在持之以恒和随机应变之间找到平衡”,张城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创业以来,他正是这样一路摸索,一路成长起来的。“不怕失败,但也要做好会失败的准备。既要持之以恒,又要随机应变。”

学生故事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